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淮海医药
编号:10290779
额筛眶巨大骨瘤侵犯前颅底1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刘晓峰 李炅 桑文才 孙宝利

    单位:刘晓峰(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33000);李炅(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33000);桑文才(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3000);孙宝利(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3000)

    关键词:骨瘤;额窦;筛窦;前颅底

    淮海医药000371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39.8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左眶上肿块3年。3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眶上部出现小隆起,触之坚硬。近2年眶部隆起速度加快。20 d前出现疼痛,逐渐加重并发展为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改变不明显,无昏迷及抽搐。全身查体无明显异常,专科及局部检查:嗅觉缺如,左额眶部有1.2 cm×0.8 cm大小隆起,高出额平面约0.4 cm,质地硬不活动。左眼球外移凸出并固定,视力减退不明显。头颅正侧位片(片号:9591592)肿瘤波及左侧额窦、筛窦、眼眶及前颅窝,大小5.0 cm×4.5 cm,为边界不规则的高密度阴影。蝶鞍正常。CT(片号:95—6742)左额外板及左眶内上壁骨质破坏,左额窦、筛窦、左眶内、前颅窝内有不规则骨性高密度肿块。肿块挤压造成左眼球外移,额叶脑组织受压。脑电图、血常规、生化检查正常。手术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肿瘤摘除术。术式用改良的Weber-Fergusson切口+眶上缘进路术式切开额部皮肤、帽状腱膜,(见图1)。 由于肿瘤破坏额眶部骨质,沿肿瘤周边凿除部分骨板松解瘤体,暴露额叶脑组织,快速滴入甘露醇。肿瘤周边不规则生长与额叶硬脑膜粘连严重,不易分离。切除肿瘤及5.0 cm×3.5 cm大小实在无法分离的硬脑膜。缺损的硬脑膜用颞筋膜修复,用小园针细丝线连续紧密缝合,再行间断包埋加固缝合。缺损的额板及颅底骨质用钛合金板修复,钛合金板与硬脑膜之间用薄层额肌腱膜瓣填充,术腔用碘仿纱条填塞。摘除的肿瘤重168 g,见图2。病
, http://www.100md.com
    理结果:骨瘤。术后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脑组织疝出及颅内感染。眼球基本恢复正常位,视力正常。术后15 d痊愈出院,随访2年一切正常。

    2 讨论

    2.1 诊断 额、筛窦骨瘤是鼻窦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疾病。鼻窦巨大骨瘤侵入眶内及前颅窝的报道较少,卜国弦、樊忠[1]著书中曾提及,杨占泉[2]、彭子成[3]等亦有少例报道。本病诊断不难,通过X片及CT片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肿瘤的范围。

    2.2 手术进路的选择 鼻窦、鼻腔肿瘤侵入眶部及前颅窝的手术过去一直是个难题,颅面联合手术的开展使这一区域手术进入一个新阶段。本例患者采取改良的Weber-Fergusson+眶上缘进路。皮肤切口只到内眦稍下方,由于骨瘤已穿破颅板及眶骨,因而采取贴近瘤体的眶上缘进路较为合适。未做骨瓣主要骨板已有较大破坏,为术后更好修复骨缺损就需要有尽可能多的完整骨性支架。我们认为对于良性肿瘤在能彻底清除瘤体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手术路径,保护眶内容物,减少骨性支架的破坏,对额、筛窦巨大骨瘤已累及颅前窝但范围小、眶内侵犯不明显者,为减少颜面部疤痕也可采用双眉弓鼻根联合切口。对于恶性肿瘤,除彻底清除肿瘤外还要仔细清除邻近的颅底区及颅神经孔处,这是避免术后发生颅内转移的主要环节。
, 百拇医药
    2.3 硬脑膜缺损修复与前颅底重建 妥善修复缺损的硬脑膜及重建前颅窝是降低颅内各种并发症的关键,可避免多种并发症如脑组织疝出,脑脊液鼻漏、脑膜炎等。本例患者缺损的硬脑膜以及颞肌筋膜用小园针细丝线先连续紧密缝合,再间隔包埋加固缝合并采用薄层额肌腱膜瓣加固缝合于硬脑膜。这既便于加强硬脑膜修复,同时又可缓解硬脑膜修复处与颅底的金属修复材料直接接触。

    参 考 文 献

    1,卜国弦,樊 忠.侵入颅内的额筛窦骨瘤.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学.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3:118~119

    2,杨占泉,吴跃晨,高立人.颅面联合进路及其变通术式治疗颅前窝底肿瘤.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2,6(1):3

    3,彭子成,尚跃东,白坤歧,等.肿瘤涉及颅底的手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3):206, http://www.100md.com